虞光眼里有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海外资产的钥匙,都市权爱之世家风云,虞光眼里有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瑞士信贷银行苏黎世总部的落地窗外,是终年不化的阿尔卑斯山积雪。林悦捏着手机,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屏幕上父亲临终前留下的加密文档终于在第七次尝试后跳出了解锁界面。一串乱码下方,附着母亲苏晚晴的签名扫描件,以及一行用德语标注的注释——“家族信托:莱茵河之约”。
一、加密文件里的线索
文档的核心是一份2003年签署的信托协议。林悦的手指划过“受益人:林悦”的字样,心脏猛地一缩。母亲去世那年她刚满十岁,记忆里只留下病床前消毒水的味道,以及父亲林国栋反复念叨的“别碰沈家的东西”。而这份协议显示,苏晚晴以瑞士琉森湖畔的一栋别墅作为信托资产,设立了总额约八千万瑞士法郎的基金,如今按复利计算已超过两亿。但提取条款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受益人需在30岁前,亲自前往瑞士信贷总行,提交沈家第三代男性继承人签署的《弃权声明书》,并证明与沈家“恩怨已了”。
“沈家……”林悦喃喃自语。这个姓氏像一根刺,扎在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的二十年里。父亲生前是小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却在她高中时突然失业,家里的积蓄很快见底,父亲整日把自己关在书房,对着一张泛黄的合照发呆。照片上,年轻的父亲和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勾着肩,背景是上海外滩的老建筑,而那个男人的眉眼,竟与她如今的上司——盛世集团总裁沈慕言有七分相似。
加密文档里还藏着一个音频文件。点开后,是母亲虚弱的喘息声:“悦悦,若你看到这份文件,说明我和你父亲可能已不在人世。沈家的恩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老城区改造项目,你外公当年负责的图纸被人篡改,导致项目事故,沈家借此吞并了苏家的建筑公司。你父亲想追查真相,却被沈家打压……那笔信托是我用外公留下的最后资产设立的,提取条件是为了逼你面对过去,但记住,别被仇恨困住。”
二、沈家的恩怨与现实的枷锁
林悦猛地想起上周沈慕言在例会上的眼神。当时她负责的旧城改造方案里,有一处细节与外公当年的设计手稿高度相似,沈慕言盯着她的方案图看了很久,突然问:“林小姐对老上海建筑很有研究?”他的语气平淡,眼神却像淬了冰,让她下意识地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张被揉皱的报纸——头版头条是“盛世集团并购苏氏建筑十周年庆典”,配图里沈慕言的父亲沈志雄举着酒杯,笑容满面。
要拿到沈家第三代的弃权声明,就必须接近沈慕言。这个认知让林悦胃里一阵翻滚。她所在的设计事务所正在竞标盛世集团的新项目,而沈慕言是最终决策者。昨晚加班时,她无意中听到项目经理抱怨:“沈总这次招标格外严格,听说他在查十几年前的一桩旧案,跟当年苏氏建筑破产有关……”
线索像拼图一样逐渐合拢。母亲设立的信托看似是财富,实则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陈年恩怨的钥匙。而提取条件里的“恩怨已了”,绝非简单的法律文书,更像是一场需要她亲自参与的和解或清算。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反复说:“别去惹沈家,好好活着。”可如今,这笔海外资产像一个幽灵,将她推向了不得不面对的过去。
周末,林悦第一次主动联系了沈慕言。她以讨论设计方案为由,约他在一家隐蔽的咖啡馆见面。沈慕言准时出现,黑色大衣衬得他身形挺拔,目光锐利如鹰。“林小姐似乎不止想谈设计。”他开门见山,搅动着杯中的浓缩咖啡,“上周你的方案里,那处‘转角拱券’的处理,很像苏广志先生的风格。”
林悦的心猛地一跳。苏广志是她的外公。沈慕言竟然知道外公的名字,甚至记得他的设计风格。“沈总对旧事也有研究?”她故作镇定地反问,指尖却在桌下攥紧了母亲信托协议的复印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