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下山历练
尚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下山历练,西游,我骊山门下蛇尊,尚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比你多修行了数百年,底蕴深厚,虽你亦有不小造化,但论及道行术法,她此刻确在你之上,教导于你绰绰有余。
望你二人日后能相互扶持,共证大道。”
“白……白素贞?!”
玄珏如遭雷亟,握着信的手猛地一颤,整个人彻底僵住。
师父刚才说什么?
白蛇?白素贞?!
骊山老母座下弟子白素贞……那不是……那不是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吗?
难道自己穿越而来的这个世界,不仅仅是《西游记》里神佛漫天的西游世界,也不仅仅是《聊斋》中妖鬼横行的聊斋世界,竟然还融合了《白蛇传》的故事?!
刚刚因离别而生的迷茫尚未散去,这惊天动地的“现实”又当头砸下,玄珏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眼前的世界仿佛瞬间扭曲重组,更加扑朔迷离。
他呆立良久,才勉强找回一丝清明,涩声问道:“师父,弟子……弟子可否再问一事?”
“但问无妨。”
“师父今日执意让弟子离去,可是……可是为了斩断你我师徒间的这份牵绊因果?”玄珏直视老母,问出了心中最深的疑惑。
老母眼中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讶异,随即化为赞许,颔首道:“你若如此理解,亦无不可。”
“师父,”玄珏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盘旋的困惑倾吐而出,“人之所以异于草木禽兽,便在于有情有欲,有牵有挂。若修行便是要斩尽这七情六欲,那修成之后,与那无知无觉的草木土石、浑浑噩噩的牲畜又有何区别?”
老母闻言,眼中欣慰之色更浓,缓缓道:“此问甚好。此中真意,需你亲身入世,于红尘万丈中自行体悟寻觅。待你真正寻得答案之日,便是你道基稳固,窥见大道门径之时。”
玄珏听罢,心中虽仍有遗憾未能立刻解惑,却也似有所悟。
他定了定神,想起另一件至关重要之事,眼中燃起一丝热切:“师父,弟子昔日……嗯,曾听闻世间有奇术,名曰‘变化之道’,分天罡三十六变与地煞七十二变。
当年被压五行山下的那位齐天大圣,习得的便是地煞之数。不知师父……可否传弟子这变化神通?”
老母闻言,失笑摇头,指着他道:“你这小蛇,心倒是不小!然修行之道,贵在循序渐进,根基扎实方能水到渠成,切莫好高骛远,贪多求快,反误了自身根基。”
她语气转肃,带着最后的叮嘱,“好了,缘尽于此,你……去吧!”
话音未落,老母宽大的袍袖已然拂出。
一股沛然莫御却又柔和至极的力量瞬间包裹住玄珏,他只觉眼前景物飞速倒退、模糊,待得站稳脚跟,清风拂面,环顾四周,竟已身在老母宫外的山道之上。
身后那熟悉的宫门,在云雾缭绕中渐渐隐去轮廓。
拜别师尊下山去,一步三回意诚诚。
百年缘分一朝散,何日方能报师恩?
他伫立山门之外,久久凝望那云雾深处的殿宇轮廓,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强压下翻涌的不舍与酸楚,终是转身,一步步踏向山下红尘。
甫一入世,喧嚣声浪扑面而来。
但见官道之上,车马粼粼,行人如织,商贩吆喝,士子高谈,一派繁华鼎沸之象。
玄珏一时竟有些恍惚,山中清修百载,不闻尘世喧嚣,此刻骤然置身其间,竟生出几分隔世之感。
远离人间烟火百余年,不知今夕是何年?
侧耳倾听路人闲谈,方知西晋倾覆已成过往,如今正是东晋王朝初肇之时。
回想自己初临此世,尚是西晋初立、东吴未平之际,弹指一挥,人间已然王朝更迭,沧海桑田。
“山中修行无岁月,世上繁华已千年。”他低声喟叹,一股难言的苍茫感萦绕心头。
“哟!这是谁家的小郎君,生得这般俊俏!”
“啧啧,真真是神仙样貌!”
路旁行人纷纷侧目,对着玄珏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少女们远远望见,无不粉面含羞,眼波流转;
少妇们目光大胆,暗送秋波;
更有不少衣着光鲜的文人士大夫,目光在他身上流连,眼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惊艳与……几分令人不适的邪异光彩。
玄珏略一思索便明其故。
当世之风,盛行阴柔之美,男风之好亦非罕事。
他这般俊美近妖的容颜气质,落在某些人眼中,正是绝佳的“猎物”。
“哼!”玄珏心下不悦,眉头微蹙,冷哼一声,脚下步伐骤然加快,身形如一道青烟,瞬间穿过人群,将那些令人厌烦的目光与议论远远甩在身后。
他忍不住再次回首,望向那云雾缭绕的骊山深处,百年清修之所的轮廓早已不见,唯有心头那份沉甸甸的离愁依旧。
唯有将目光投向南方——那青城山所在的方向,心湖的波澜才稍稍平复些许。
山风猎猎拂衣袂,前路迢迢心自期。
玄衫身影渐行渐远,没入红尘古道,只余下山风呼啸,似在为他送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