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风雨更伤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4章 预谋盗墓,荒原谍影,落花风雨更伤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进出都很不方便,因此我不可能带更多的人去同江公社,带去的人多,会引起当地人的怀疑。因此,需要赵连长从你们连队物色一个能靠得住的人。我再带去我的一个兄弟,由我们四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就可以了。

具体挖墓的工具,像罗盘、洛阳铲,手电等专用工具,你就别管了,由我准备。赵连长准备上几把铁锹和镐头,另外松江王墓室的南面有一个小屯,是同江公社的自然屯。有五十多户人家。过去叫守陵屯。解放以后,改成了三江屯。屯里的住户都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

现在屯里的后人都不管守陵这些事了。我的意思是赵连长在三江屯租上一间房子,最好是独门独院。我和我的兄弟去了三家屯,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等我们去了三江屯就开挖,争取第一夜找到墓道。第二夜挖开墓室。

时间不能太长,时间长了堆积起来的新土。就会被人发现。

据我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墓室的主人是女真部落的一个首领,归附努尔哈赤后,为清朝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死后,顺治帝赏赐了他很多的宝贝,这些宝贝都随松江王埋进了墓葬。

只要我们挖开墓室,随便拿上几件宝贝,就够我们吃喝一辈子了。

赵俊东不知是喝了几杯酒的缘故,还是听了祁老六一顿胡吹乱侃,情绪一下子变得高涨了起来。

他把盘里剩下的一条鸡腿抢在手里,贪婪的大吃了几口,边吃边含糊不清的说:

“六哥,我听你的,你说吧,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祁老六看着赵军东不雅的吃相,皱了皱眉,说:

“宜早不宜迟,再有一个月就过中秋节了,你是老农垦了,应该知道。北大荒这鬼地方,过了中秋节就要下雪,土地也开始封冻,无论是下雪还是土地封冻。对我们挖墓的人来说,都不是件好事,下雪还可以。顶着满天飞舞的雪花,那倒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如果赶上土地封冻,那就麻烦了。

因为我们是盗墓,不能用炸药,需要我们一锹一锹的挖。一镐一镐的刨。

如果土地封冻,就会加大我们的作业难度,越早越好。你准备什么时候到7520农场上任?

赵军东犹豫了很大一会儿才说。

“你看,外面的雨下的也不知什么时候停,等雨一停,侯福来回来,我们就出发。

听了赵金东的话,祁老六兴奋地说:

这雨下的也没多大的劲了,估计一半天就会停下来,照这样盘算,我们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你去了7520农场,就着手准备租房。做准备工作,等你准备好后,我和我的兄弟就和你去会合。我们选个合适的日子。就动手挖墓”。

说完,祁老六拿起桌子上的酒瓶给赵军东把酒斟满,完了又给自己斟满。举起杯来说:

“赵连长。祝咱们兄弟合作成功,干杯”。

嫩白菜露着一脸媚相,看了看祁老六,又看了看赵军东,也举起了酒杯。

地处荒原深处的7520农场。位于同江公社的东北角上。

农场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分东西两个大院。

西大院是两排整齐的青砖瓦房,房屋的布局很合理。从外观上看。这两排青砖瓦房有些年头,斑驳的青砖墙面似乎在诉说着,这两排青砖房的悠久历史。

据说这两排青砖瓦房过去是荒原上的一座小兵营。

当年清政府的松江府,为了监视松江河对岸的沙皇,在这片荒芜的大草甸子上,修筑了这两排青砖瓦房,并常年驻有一标清兵。

这估计是当年清政府最北端的哨所吧。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灭亡,清兵哨所自动解散,这两排青砖瓦房就留了下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整个东北,有个日本的开拓团在这两排闲置的青砖屋里居住了一段时间。

小日本的开拓团本来是想霸占这片黑土地,开垦农田。由于附近的人烟稀少,方圆百十公里的地界上只有一个不足五十户的守陵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村庄,人口非常短缺。从外面又招不到人。

开拓团在西大院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灰溜溜的撤走了。

从那以后,这两排青砖房就又闲置了下来。东北解放后,铁道兵五师的官兵集体转业到了北大荒。垦荒建农场,相中了这片大荒原,派了一个连的转业官兵来同江公社建农场。

来了同江公社后,他们发现在荒原深处,竟然有座废弃的兵营。院里还有一口不太深的井。

井水甘甜,没有被破坏掉。

后来他们询问了守陵屯的老人,才知道这两排约有三十余间青砖房的大院。原来是当年清政府留下来的兵营。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适合办农场。

于是连队就请示五师的领导批准。在这片大荒原上办起了农场。起初叫红星农场。后来又改成了7520农场!

农场办成后,由于这三十余间青砖瓦房不够一个连的转业官兵居住。于是连队又暂时在大院的东面,建了个东大院。

东大院和西大院中间,隔着一条两米宽的小溪。战士们为了两个大院来往方便,上面又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木桥。

东大院是老农垦战士在农闲的时候建筑起来的。

修建的是土房,没有西大院的两排青砖房盖的整齐、结实、美观。当地的农民把这种土房叫成“拉合辫”。

就是用草和上泥桨滚,然后一个一个往上编,这种不土不洋的房屋建起来很不容易。

东大院建成后。两个大院合起来,勉强把一个连的农垦战士安顿了下来。

后来,随着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不断扩大。北大荒各地农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了起来。

地处荒原深处的7520农场。因为交通、气候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变得越来越滞后。

最先来的那一个连转业军人,由于身体和年龄等方面的原因,逐步调离了7520农场。

后来农7师又从全国各地招来了一批知青,补进了7520农场。最后还是走的多,留下来的少。

到1971年收秋的时候,7520农场就剩下二十几位老点职工和家属住在西大院里。有不到一个排的城市知识青年住在东大院。

整个7520农场,目前只有一个叫郑东升的副指导员管理着。耕种的近十年开垦出来的上千亩荒地。农场的劳动力严重的不足,许多开垦出来的荒地又重新荒芜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机甲星辰战记

陈晓堃

从哥布林开始骑马砍杀

啊,生活

投资返利,我族儿郎人人如龙

少话勤烟

为无限世界渲染美好色彩

消逝的呆毛

紫袍大佬误闯无限游戏,boss1秒跪

芋圆啵啵熊

少年特工王

外号六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