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风雨更伤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狗改不了吃屎!,荒原谍影,落花风雨更伤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梅怡就张罗的回北京,奶奶和爷爷说什么也不让梅怡走?
梅怡心里有事。她这次从北大荒回来。主要是向十六处的领导汇报工作。征求处里的领导对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
回北京后,她还没有向处里汇报工作。就来了张家口。
但她不能和奶奶讲。只能委婉的告诉两个老人。早一天回北京,早一天把叔叔的教案交到公安局同志的手上,叔叔就能早一天获得自由。
这个理由很充分,爷爷和奶奶都是明事理的人。
听了梅怡的话。他们也就不再挽留梅怡了。
但是他们坚持要赶上队里的马车,把梅怡送到郭磊庄火车站。看着梅怡坐上去北京的火车。
梅怡理解两个老人的心情。
就答应了。
没想到今天是星期天。桃花不上学。趁爷爷奶奶和梅怡说话的时候。
桃花已经端端正正的坐在了马车上。她也要去郭磊庄送她的大姐姐。
爷爷和奶奶笑着答应了桃花。
回到北京后,梅怡先去了昌平分局。把杨军父亲的教案送到了郑敏的办公室。然后才来到十六处。
王海刚料到梅怡今天要回来。早上他和几位副处长开完碰头会后。没有让他们走,让他们稍等一会儿。
他已派肖兰去北京火车站去接梅怡。
果不其然,十点三十分,梅怡准时来到了十六处的会议室。
简单的寒暄后,梅怡有条不紊的向处里的领导汇报了她前段时间的工作,以及今后工作的安排。
当王海刚知道梅怡,已经成功获得了侯福来的信任。并且从侯福来那儿,知道了北大荒的特务组织,要在明山县郊外的天主教堂开会,进行新老姨夫的交接工作,时间定在9月16日。
大家都很高兴。
王海刚夸奖梅怡说
“梅怡近三年的潜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上掌握了北大荒敌特分子的犯罪证据。看来是到了收网的时候了。我们正好借北大荒的大小特务在明山县天主堂聚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几个副处长点了点头,都表示赞同,最后副处长石磊补充道:
“为了不走漏风声,这次抓捕工作,我们不惊动当地的公安机关。我们十六处的人手不够,可以请松江省边防总队帮忙。这次抓捕,一定要做到除恶务尽,彻底摧毁北大荒的特务组织”。
最后,王海刚看着梅怡说: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稳住侯福来和他的同伙,不能打草惊蛇。不能出现半点儿破绽,否则之前所有的工作都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坚持最后的一个月,北大荒间谍案就会成功告破。你的任务完成后,处里给你请功”。
听了王海刚的话。
梅怡庄严郑重的向处领导敬了个礼,说: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伊春山地区的玉米正是抽穗的时候。连着半个月没有下一点雨。
本来长势很好的玉米、大豆、黄豆等农作物被旱的够呛。
最严重的几天,玉米的叶子都给卷了起来。有的玉米叶子都给耷拉了下来。
大田快要收割的时候,伊春山地区却没完没了的下起雨来。
27连的连长周子荣扳着手指头,在数日子。气的骂起了娘。
今年是他当连长后的第一个秋收的日子。
27连和其他农垦连一样。从六八年以后。农作物的产量在不停的下滑。
尤其是去年侯福来任连长的那一年,27连的总产值下滑到了临界点。
27连又一次吃上了国家的返销粮。上级领导有意见,下面的知青有怨言。平时各方面都靠前的连队,在三团垫了底。
周子荣任连长的头一个月。伊春山地区的雨水还算充沛。玉米和各种农作物,长势良好。可是到了玉米抽穗的时候。半个月的卡脖子旱。把27连干部职工的希望浇灭了一半。
今年的减产肯定是免不了的。至于减产到什么程度?谁的心里都没谱。
就连生产经验丰富的连长周子荣心里也没谱。
他的希望不是太大。27连的农作物产量提一成,就是持平也行。
这样他去团里开会。在吴光辉万青面前说话也能硬气点儿?
好不容易半个月的卡脖子旱过去了。
一场大雨让奄奄一息的玉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玉米疯长了一阵子后。进了八月,玉米泛黄的时候?周子荣去大田里转了一圈儿,虽然玉米绿油油的,重新绽发出了生机。
但是上个月的卡脖旱,还是影响了玉米的挂籽。玉米棒子是长的不小。
但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籽明显的少了。
捏得不够饱满的玉米棒子,周子荣在不停的唉声叹气。
北大荒的农民有一句谚语。叫秋后看大田。意思是一年的收成好不好?还要看秋后的那几天。
如果收秋的时候老天爷能给点力,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日照的时候日照。顺顺利利的把大田抢收回来。就是春夏两季出现了小小的意外。收秋的时候也能给人一个不大的惊喜。
如果收秋的时候,没完没了的下雨。把玉米给烂在地里。那么今年就彻底全泡汤了。
农27连收秋的时候,就赶上这样的阴雨天。
周子荣虽然是个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垦,第一次主持一个农垦连的全面工作,心里不免还是有点紧张。
瞅着日渐成熟的玉米。又见外面连绵不断的秋雨,他在办公室里急得团团乱转。
一会跑到外面看天气。一会又打电话到别的连队,询问他们那里是什么样的情况。
除农26连和他们27年的情况基本一样外。
农7师其他农场和连队。没有他们两个连队糟糕!
人家有的地区雨早停了,有的地区即使还在下雨。雨下的也不大。影响不到正常的收秋工作。
挂完电话后,周子荣更急了。他现在都有让知青们冒雨抢收的想法。
他知道他的想法很不现实。
别说是收割机开不进大田去。弥烂的秋雨把27连的大田淋成了一个巨大的水箱。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即使顶着秋雨把大田收割回来,那掰下来的玉米棒子,割倒在地的豆芥,一时运不回来。堆积在大田里更容易烂掉,还不如歪歪斜斜的长在玉米杆上。
周子荣各种办法都想过了,都行不通。
他把27连几个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肯召集到一起,让他们想办法。
在等着去7520农场的这几天。赵金东就像一只掐了头的苍蝇,在27连的大院里乱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